青年学术沙龙|技术变革与绿色转型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10

2025919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在院总部333会议室举办了2025年第3期青年学术沙龙。本期沙龙以“技术变革与绿色转型”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海猛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郭家堂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许吉黎博士三位青年学者进行交流与研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尚勇敏研究员主持会议,生态所青年科研人员和相关领域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研究员在致辞中对三位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技术变革不仅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也深刻影响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次青年学术沙龙聚焦这一重要主题,探讨技术变革与绿色转型的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她表示,希望本次青年学术沙龙能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共享和思想碰撞,启发青年学者深入思考技术变革对绿色转型的机理影响和实践路径,形成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学术报告环节,三位青年学者分别围绕新兴产业演化、公共数据要素开放、人工智能与绿色发展展开分享。

首先,许吉黎博士作了题为《区域新兴产业演化机制与空间效应:粤港澳大湾区案例》的报告。他梳理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学术前沿。报告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实践,深入探讨了新兴产业演化的过程与机制,提出应重新审视快速技术变革格局下的区域产业演化关联法则,并特别强调了数字基础设施在塑造区域产业演化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刘海猛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城市绿色发展:浅析“人--地”和谐发展路径》的报告。他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从改变城市居民生活与生产方式、生态环境检测、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创新推动等方面对城市环境可持续性产生多重影响,未来研究范式正从传统的“人地关系”向“人机地关系”转型。

最后,郭家堂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公共数据开放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要素的视角》的报告。他从数据要素的双重经济价值出发,系统分析了公共数据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他在研究中指出,公共数据开放在减少信息误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成效显著,对我国绿色效率的改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在交流过程中,吴蒙博士、罗理恒博士、张希栋博士、陈宁博士等多位青年学者与三位报告人展开热烈讨论。本次青年学术沙龙不仅展示了青年学者在技术变革与绿色发展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界对相关前沿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为实现我国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