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在院总部333会议室举行2025年第1期青年学术沙龙,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学者、城市发展研究院何金廖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绿色创新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孙博文副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余运江教授,以及我所青年学术交流中心主任、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研究室主任尚勇敏研究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尚勇敏主持会议,生态所全体科研人员和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
周冯琦对何金廖、孙博文、余运江做客我所青年学术沙龙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我所致力于依托青年学术沙龙,与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进行开放式学术交流合作。她指出,绿色化数字化是欧美以及我国学术界的研究前沿,我所也正致力于开展该领域研究,希望通过本次青年学术沙龙,大家围绕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进行广泛而深度的交流。
何金廖作了题为《城市网络视角下中国数字游戏产业全球合作网络研究》的报告,将数字创意生产跨地区(城市)产业链合作视角引入城市网络研究,从全国和全球两个尺度刻画了游戏合作网络的结构及演化趋势,并对比分析了全国尺度与全球尺度合作网络影响因素。他指出,中国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合作网络空间重构加速,去中心化趋势初现;全球合作联系广泛,呈现多种合作模式。
孙博文作了题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三重逻辑》的报告,他系统梳理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他指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体现了数字技术与生态理念全面融合并协同渗透至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过程,包括数字生态要素、数字生态技术等七个维度。同时,他还指出了数字生态文明领域需关注十大命题,包括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文明新形态、数字生态文明的阶段特征与内在动力等。
余运江作了题为《公共数据开放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报告,他讨论了公共数据开放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运用全国层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他指出公共数据开放通过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并主要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两条路径发挥间接促进作用。
尚勇敏作了题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知识流动影响新兴产业创新的空间效应》的报告,他通过阐释数字经济、知识流动、新兴产业创新的理论机制,以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他指出,知识流动促进了以氢能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创新,但在数字经济作用下,核心地区与边缘地区受益存在差异,边缘地区新兴产业创新可能面临挑战。
最后,报告人及与会人员从多科学视野,围绕“数字化背景下的理论重构与研究范式变革”这一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并展开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