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24):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

作者:发布时间:2024-04-16浏览次数:12

上海在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上担负着重要使命,美丽上海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突出位置。建设美丽上海,需要深刻把握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律和特征,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城市生态环境风貌,不断提升居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本报告从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四个维度构建美丽城市建设指数,在对直辖市和省会(首府)城市的比较分析中发现,上海美丽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四个维度的排名均较为靠前,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

建设美丽上海,要努力实现更绿色的经济增长。上海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高,“耗损量”不断降低。20212022年,上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50%。展望未来,上海可以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旧资源—废旧资源再利用”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牢牢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提升氢能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水平。完善支持绿色增长的金融工具,更好发挥金融工具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美丽上海,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上海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截至20238月,上海绿电占全社会用电比重上升至36%。为加快落实“双碳”行动实施方案,上海需制定并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可再生能源产业化与建筑、交通、制造等产业的合作,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储能、需求侧管理等技术创新,提升本地电力系统灵活性;积极推进电力市场机制、财政金融支持等机制创新,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大力发展转型金融,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推进碳定价机制、碳核算规则、碳信息披露制度、碳抵消机制的国际互认,进一步完善碳标签制度,助力碳密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压力。

建设美丽上海,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上海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已取得较好成效,2023年上半年,上海PM2.5月均浓度为26μg/m3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长三角地区排名前列,城市地表水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上海滨江临海,为进一步提升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系统推进河湖健康评价与管理,加快污水处理行业碳中和进展。构建近岸海域塑料垃圾协同治理体系,统筹城乡塑料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推进塑料循环使用。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碳减排战略,推进乡村地区率先实现净零碳发展。


Ⅰ 总报告

        B.1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的基本内涵与实现路径

Ⅱ 绿色增长篇

    B.2 以循环经济体系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B.3 上海推动氢能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路径研究

        B.4 上海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B.5 “双碳”目标下上海市城市矿产可持续管理对策研究

        B.6 上海促进气候资源价值实现的金融创新研究

Ⅲ 低碳转型篇

        B.7 “双碳”目标下上海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研究

        B.8 创新驱动上海现代化能源电力体系发展

        B.9 上海转型金融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

        B.10 碳标签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B.11 “双碳”战略背景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挑战与应对

        B.12 国际贸易低碳规则的新趋势及上海应对策略

Ⅳ 生态治理篇

        B.13 人水和谐发展是美丽上海建设的必由之路

        B.14 上海提升近岸海域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B.15 上海MaaS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B.16 上海乡村净零碳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B.17 上海“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附录 上海市资源环境年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