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周冯琦:优化“五项要素”,构建绿色技术开放创新生态

作者:发布时间:2024-03-18浏览次数:10

  上海须加快形成绿色技术的开放创新生态,即处理好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力,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在当前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提升上海的绿色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创新效能和创新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紧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开放创新生态是开放环境下各类创新主体通过相互联系、竞合共生、协同演化,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系统。上海须加快形成绿色技术的开放创新生态,即处理好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对此,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优化“五项要素”,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力。

 一是优化人才要素,筑好人才蓄水池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开放创新生态构建的决定性要素。政府要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充分尊重科技人员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首先,在技术创新展望和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在加强科技工作者领头雁队伍建设的同时,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技术创新高地、推动上海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其次,做好绿色技术应用的技能人才开发与培训,绿色技术末端操作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些技能型人才可从现有相关产业人才中进行挖掘,并做好绿色技术类的职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在职培训、技能提升计划和相关的职业技能补贴实施等,帮助技能型人才实现顺利转岗;同时,依托国家推进职业教育的契机,推进校企合作为绿色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后备队伍。最后,通过职称评定、奖励机制、荣誉授予、产权保护等多种措施来人才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嘉奖,保证人才深耕技术创新领域,实现创新领域的人力资本持续增值。

  二是优化资本要素,润泽创新新高地

  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首先,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包括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的资金要求;引导支持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捐赠等方式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通过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基础研究,等等。其次,优化和完善技术创新相关的投融资政策,加快科技信贷“白名单”“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扩面增量。同时完善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税收、要素价格、政府采购等政策优惠,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的融资难题、技术创新成本高的难题。最后,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注重科研主体与企业间的联合技术研发合作,实现早期科研成果投入有保障,中期应用转化周期快,后期市场响应较好的良性科研经费投入循环。

  三是优化数据要素,加速释放数据价值

  进入数字时代,数据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开放创新生态中发挥重大作用。数据要素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功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相关主体对“绿色信息”的敏感性,在确定“绿色发展”价值观的基础上,捕捉“绿色信息”是获得有效信息的第一步。例如企业主体对国际政策与走向、新能源技术发展和市场人群环保观念等信息源保持高度敏感,而政府主体在提升自我捕捉信息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对社会和市场中的“绿色信息”持密切关注的态度。其次,“互联互通”是数据本身的固有特征,不同的主体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时,需要发挥自身的功能特征,政府主体可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的数据平台及配套机制,并对数据进行甄别和筛选,维护数据交互的有效秩序。而企业主体可以在数据平台上实现有效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发挥数据要素的功能,驱动数据要素产生“绿色生产力”,包括常见的碳指标、相关技术的指标参数、甚至绿色技术从业人才的相关信息等。最后,加强数据的传播载体建设,即数据系统的建设。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开放、多元的系统,包括了技术、市场、服务、产品等多种内容,这些内容的数据集成与更新需要数据系统的载体来具象化,所以在平台基础上,通过数据系统来促进绿色技术领域的数据公开与共享,有助于开放创新生态的有效与持续运转。

  四是优化技术要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完善自然科学基金计划体系,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的支持力度,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技术支撑。其次,深入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快实施绿色技术创新强链升级行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实现重点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支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速打通产业链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通道。最后,整合长三角技术资源,借用全球技术创新资源,发挥江浙沪皖优势产业特色,抢抓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机遇,落地技术相关产业活动,着力打造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航母”级企业,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宏观视野、长远规划为出发点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

  五是优化平台要素,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发展,不仅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提高创新绩效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首先,聚焦上海绿色技术创新优势学科,构建重大基础性的科研难题攻关平台,重点培育具备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科研主体,获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进步。其次,以更大力度建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作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再次,持续打造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统筹推进张江科学城“一区多园”全域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加快科技园能及提升,构建科技产业微生态。推动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树立一批成长型、引领型标杆孵化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最后,打造高效的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包括集聚和流通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推动协同创新。与此同时,健全技术知识产权、绿色经济金融化、绿色小微企业创业孵化等一系列创新制度供给体系,形成覆盖“全产业、全要素、全过程”的政策复合效应。

 

  来源:文汇报,2024-03-17

  作者:王琳琳,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周冯琦,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