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冯琦、罗理恒:动人的底色 温暖的亮色

作者:周冯琦、罗理恒发布时间:2022-07-20浏览次数:139

      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对上海而言,需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彰显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蕴含了新时代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定位的新理念,是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深化能源领域改革,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大力支持城市清洁能源使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鼓励清洁生产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碳存储碳捕集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先进服务业。

 

       打造优良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推进城市重点区域生态工程建设,依托城市自然禀赋特征、地理位置优势、历史文化底蕴,构建城市自然保护地体系,打造城市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海洋公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优化城市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蓝色空间,提高人们的绿色空间可达性,提高城市绿色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坚持城市环境治理多元参与——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城市环境治理体系,建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信社会、有魂文化”四位一体的生态环境共治模式,推动形成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具体而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环保法律法规制定、环保政策实施、环保管理机制建设、公共环境污染防治、公共生态产品供给等执法管理层面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激发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清洁生产要素使用、绿色投资建设、减排降污方面的内在活力;调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环保责任意识,提高参与能力。

 

       改革完善城市环境治理制度体系——

       推进城市环境治理机制创新、环境治理模式优化、环境治理监督管理。加强城市环保制度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治理顶层设计和决策机制,努力打造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链条的高效环境治理机制。

       运用多元化手段推动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健全环保市场机制和环保财税机制,提高排污权交易、环境保护税、节能减排专项补贴等市场型规制工具的环境治理效能。强化城市环境治理监督管理,完善环境保护问责机制,创建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环境执法信息、企业环保信息公开披露,利用大数据、在线监管等手段加强环境监督。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加大城市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完善城市辖区间跨区域、跨部门污染治理协同机制,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深入打好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清洁生产、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抓手,不断加大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城市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对城市传统交通、燃煤供暖等重点领域进行优化整改。

       积极展开城市水体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完善市辖区间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加大城市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力度。

       打造“无废城市”,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严格防控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22-07-19

       作者:周冯琦,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罗理恒,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