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第五届绿色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作者:发布时间:2019-09-21浏览次数:208

201995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主办,上海社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承办的“第五届绿色发展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德两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希望通过探讨循环经济的关键问题与挑战,交流两国循环经济的任务、成果与目标,从而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王荣华教授,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事处项目经理Yannick RINGOT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国宏教授主持开幕式。


于信汇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德两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本次研讨的主题符合国际共识、国家大势与上海的需求,是恰逢其时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循环经济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从对传统废弃物的管理,逐渐延伸至以系统的视角提供更具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的资源利用途径,进而改变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大量的国际组织也纷纷将循环经济强调为总体战略框架,向循环经济转型已经是全球的共识。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上海进入了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循环经济对传统发展方式的颠覆性作用,能够对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进行深层次变革,形成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中德两国在循环经济的议题上既有相似的愿景目标,也有各自的潜力领域,更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论坛所形成的新观点、新思路,也将为上海绿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荣华主席在致辞中指出:由上海社科院、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中德绿色发展论坛,已经成为我们两国国家的学者交流的一件盛事,从营造绿色生活环境到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我们一直关注着中德两国绿色发展的热点。从热烈的会场讨论到直观的实地调研,我们增进着交流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从搭建官产学研交流平台,到媒体的发声,在社会上也引领生态文明新时尚,论坛的影响力也在持续的扩大。我们以中德绿色发展论坛作为契机,走出了国门,结识了新朋友,而且向外国同行介绍中国绿色发展的故事,让世界也能够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德国是循环经济的先进国、发达国,很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制度是起源于德国。中国的循环经济领域在这方面也有长期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且我们现在还不断的深入和升级。上海要成为学习的城市,期望与德国的同行们有更多的交流。


朱国宏副院长在主持中指出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具有颠覆性的经济模式,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视。中德两国在循环经济发展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两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各有特色。

    Yannick RINGOT在致辞中指出:线性的资源利用模式已经给全球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我们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循环经济是重要的选择。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和体系,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国际的层面,无论是来自研究理论界,还是实践执行的领域。我们今天探讨中德发展循环经济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学习相互的经验,是今天论坛的宗旨。

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针对四个议题展开研讨: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德国循环经济理念;循环经济中的回收利用:废物再利用与资源效率之间的平衡;循环的闭合:中德两国消费者的角色。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事处Yannick RINGOT、德国联邦外贸和投资署驻上海代表ABELE女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自然资源与生态城市研究室主任程进分别主持各议题的研讨。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周铭、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邰俊、上海节能减排中心齐康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贸大学等机构专家学者与会。

    论坛前一天,中德专家实地考察了爱回收网(上海悦易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现场调研上海循环经济典型案例。

 

精彩观点摘录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第一:无论是从原材料稀缺的视角,还是从环境容量有限的视角来看,中德,乃至世界各国都面临着非常相似的,长期的资源环境的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发展共识;第二,德国的原料战略、二次原料利用战略、废弃物管理战略都有非常清晰的路线图和明确的战略目标,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第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循环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包括企业生产模式的转换、消费者行为的改变、行业协会和NGO的作用的发挥等,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第四,政府能够也应该为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提供驱动力,从对生产者、消费者做出清洁环保行为的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到循环经济市场体系的建设和规范,都有很大的政策需求;第五,国际合作也尤为重要,国际先进理念、研究成果、经验和案例的分享对整个循环经济的推进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制度框架不断健全;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综合效益逐步显现。在中国特色“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发展循环经济是有效的途径。未来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强化基础支撑能力等。

    柏林生态研究所德胡斯特:德国废弃物管理等级中,预防废弃物产生处于最高的优先级。预防废弃物产生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产品使用寿命长;对产品更多的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禁止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或明显提高其成本等。为了推动废弃物的预防,国家层面应在生产层面提高生态设计的比重,追求更加高效的生产工艺流程;消费层面必须改变消费习惯。

    德国地方市政企业协会哈森坎普:德国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有比较严厉的法律标准,执法也非常严格。目前欧盟对一次性塑料使用制定了新的政策,为了加快塑料及包装的回收利用,工业界和制造商必须为其产品承担责任,在产品中减少塑料的使用,并将其产品设计为能够更好地回收利用,此外应使回收利用后的塑料真正在新产品中得到使用。

    德国经济研究所绿色经济与资源研究中心纳里根:德国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原材料的进口依赖性非常高,原材料价格对经济的影响显著。加强二级材料的使用,是德国原材料保障战略的一大组成部分。材料回收是德国循环经济的重要策略之一。目前德国的回收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成长中的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回收行业的投资,并加强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薛艳艳:城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新陈代谢的系统,原有的线性代谢方式存在资源浪费、二次污染等隐患,是不可持续的。城市在已有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的基础上,应完善废物代谢系统,实现循环化的城市代谢。其中循环产业园是循环代谢系统的重要载体,通过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能够使得所有组分和副产物都得到妥善处置。

宝钢股份能源环保部魏炜:先进制造业是超大型城市的脊梁,重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城市中的大型钢铁基地均面临融入城市生态的新挑战,钢铁产业在由大转强的过程中,规模集中度是关键,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是核心。城市钢厂在循环经济中的价值创造模式主要体现在:内部循环利用、延展循环利用链、跨行业的梯级循环利用、源头无害/易分离/纯化的工艺循环设计等。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室主任陈宁:消费者在将现有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模式上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商品、销售模式、行为习惯等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成为向循环经济转型的障碍。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强所有循环经济参与者的协调,还要将消费者置于公共政策的中心位置。

德国可持续消费合作中心邓阳:消费者通常是非理性的,在推动消费者行为方式转变过程中需要重视这一点。如何更好地动员和赋能于消费者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品层面加强生态设计、提高产品耐久性;通过绿色标志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推广新兴的循环经济消费模式;政府支持维修服务发展,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参与回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