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8: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

作者:发布时间:2018-03-12浏览次数:399


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8: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8年2月出版。主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静、主编助理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自然资本研究室主任程进。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西,以占全国2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GDP,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重要,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受经济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严峻,表现为环境污染加剧、安全隐患较大、生态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河口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等。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地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对于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符合生态系统的健康度、整体性、系统性,区域间共担生态环境风险、共治生态环境系统、共享生态文明利益,而形成的的生态要素有机融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区域间共生共利共荣的地域性共同体。本报告以复合生态系统为理论基础,借鉴城市生命力、生态系统生命力等相关概念内涵,构建了包括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生态建设响应指数三个维度在内的生态共同体生命力指数,对2011~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生命力指数的动态发展特征进行总体评价,并对各区域生命力指数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生命力指数不断上升,并逐渐由生态系统健康驱动向生态系统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响应共同驱动转变。各区域生态共同体生命力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上游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表现较好,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化发展指数和生态建设响应指数相对更优,下游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环境经济效率、人居社会生活和谐等方面均处于领先,这也是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生态共同体生命力最主要的优势所在。

上海的生态共同体生命力指数一直居于长江经济带首位。长期以来,上海积极响应国家对上海市的发展定位,探索长江经济带合作机制,推动对口志愿和产业转移,加强对上中游创新溢出,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致力于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这为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依托江海交汇、全球城市、科创中心、制度创新等优势,将上海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中的“共抓生态保护的示范者、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协调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对内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引领制度创新的排头兵”,使上海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中区域协同的协调者、要素协调的扩散源、目标协同的引领者。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一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吧,加强水源地保护与水环境综合整治,,保护生态空间载体,持续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形成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的重要节点。二是发挥全球城市优势,打造要素配置与服务系统重要枢纽。上海通过打造国际化航运金融服务中心、高端产业向内地转移平台吧、亚太生产组织中枢等,提升上海对长江经济带信息、产业、货物运输、商品交易的信息管理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水平。三是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一开创新合作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上海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球科创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强长江经济带科技服务对接与科技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网络的中心策动、产业绿色发展的中枢传导功能,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引领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倡导建立长江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作机制,对接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外偿机制,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


   目录:

一、总报告

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研究

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生命力指数评价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评价

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的策略

二、生态共建篇

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上海生态空间管控机制及推进长江一体化大保护研究

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污染治理研究

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三、发展引领篇

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工业转型升级研究

上海对接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

上海推动绿色消费模式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研究

四、制度协同篇

上海对接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上海对接推进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研究

上海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建设及实践经验总结

上海市资源环境年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