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15+1城市环境绩效评估(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

作者:发布时间:2018-05-02浏览次数:620

    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包括三方面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态环境压力指标和环境风险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反映地区特定时间段的环境状况信息和环境变化情况。生态环境压力指标反映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风险指标反映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城市产生破坏、损失等不利后果的事件的发生概率。


长三角15+1城市

生态系统健康总体评价


        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以及环境风险可控三个方面出发,对长三角“15+1”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得分前5位城市分别是:泰州、台州、舟山、南通、宁波。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得分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也较为集中,可以看出,16个城市中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得分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得分较低的城市则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中部地区。

        通过比较2012-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排名情况,可以看出长三角“15+1”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排序较为稳定,历年泰州、台州、舟山、宁波、扬州等城市都排在前列。2012-2014年16个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分别为1.57、1.73、1.71,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说明16个城市在生态系统健康领域的差距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这样说明长三角开展环境治理协作非常必要


2012-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前5名城市

2012

2013

2014

台州

泰州

泰州

泰州

台州

台州

镇江

扬州

舟山

宁波

舟山

南通

扬州

宁波

宁波


        从长三角“15+1”城市人均GDP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得分来看,总体上人均GDP较高的城市,其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得分较低。从下图可见长三角城市人均GDP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45。南京、杭州、上海、苏州等人均GDP相对较高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得分则低于平均水平以下,而泰州、台州等人均GDP相对较低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得分总体上高于平均水平,反映了长三角“15+1”城市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尚未实现协调发展。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城镇化率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关系


长三角15+1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长三角“15+1”城市间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2014年排在前5位的城市是舟山、台州、宁波、泰州、镇江,而且“15+1”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体比较来看,在空间上,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要好于内陆城市。南京、扬州、镇江、南通等沿江城市的空气质量低于其他城市,16个城市地表水水质差异较大,浙江省各城市森林覆盖率普遍要高于其他地区城市,这些因素均对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差距产生影响。

        2012-2014年16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分别为2.19、3.13、2.10,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波动较大,反映了16个城市间生态环境质量差距年度变动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环境治理取得的效果尚不稳定,环境治理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2012-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前5名城市

2012

2013

2014

舟山

舟山

舟山

台州

台州

台州

泰州

泰州

宁波

镇江

湖州

泰州

杭州

宁波

镇江


长三角15+1城市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评价


        经过数据处理,指数得分越高的城市其生态环境压力越小。2014年长三角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得分排在前5位的城市分别是常州、南通、湖州、台州、无锡,而且生态环境压力较小的城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各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仅有9个城市高于平均水平,虽然长三角各城市空间相邻,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同,各个城市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程度也有一定差距。

2012-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生态系统压力指数前5名城市

2012

2013

2014

常州

常州

常州

无锡

无锡

南通

湖州

湖州

湖州

泰州

台州

台州

镇江

镇江

无锡


        长三角“15+1”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生态环境压力高的城市,其单位面积水资源和能源消耗量要高于其他城市,单位面积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也同样高于其他城市。近几十年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污染物排放已经接近甚至超出城市环境容量的合理承载范围,而目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仍在进行,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仍在高位运行,这就要求生态环境压力高的城市在保持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根据城市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设计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2012-2014年16个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分别为1.54、2.10、1.49,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在波动变化,16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压力差距尚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压力仍是长三角“15+1”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长三角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面临很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各城市间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应对生态环境压力带来的挑战。


长三角15+1城市

环境风险可控指数评价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环境风险可控指数排在前5位的是:泰州、扬州、台州、宁波、南通。2012-2014年,长三角环境风险可控指数得分较高的城市同样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长三角“15+1”城市之间环境风险可控指数差距较为明显,2014年仅有7个城市处于平均水平以上。2012-2014年16个城市环境风险可控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分别为1.93、2.06、1.89,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在波动变化,说明16个城市在环境风险可控领域的差距一直在变化之中,关系并不稳定,一定程度反映了长三角各个城市对环境风险的重视程度没有得到同等发展。

        长三角“15+1”环境风险可控情况较好的城市特点集中在环境风险源数量少、工业危险废弃物占比较低、城市人口密度较低等方面,这些城市环境风险可控指数得分往往大幅高于1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而一些城市环境风险源数量相对较多,危险废弃物占比较高,城市人口密度偏高,环境风险可控指数得分低于16个城市的平均水平。

2012-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环境风险可控指数前5名城市

2012

2013

2014

扬州

泰州

泰州

宁波

扬州

扬州

台州

台州

台州

泰州

宁波

宁波

镇江

南通

南通


注:本文改编自周冯琦、程进、陈宁等著《长江经济带环境绩效评估报告》。


研究团队

组长:周冯琦 

成员:程进 陈宁 刘新宇 尚勇敏 刘召峰 曹莉萍 张希栋


转载声明:欢迎转载!转载请在开头注明转自公众号绿色观察者(green-observer)并在结尾附上下方公众号二维码图片。转载本文请注明原报告及报告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