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会3

作者:cesd发布时间:2008-09-16浏览次数:1168

 

未雨绸缪的对策――中国和世界交通如何应对石油耗竭

Richard Gilbert

多伦多城市可持续交通中心前主任,OECD 前能源分析师

 

几乎所有(95%)的世界机动运输工具是以石油产品,主要是汽油、柴油、煤油和喷气为燃料。交通和运输部门是石油产品的主要使用者,约使用石油总产量的60%。
   
由于对石油的大量消费,世界石油产量开始下降,因此导致了目前的高油价。石油的预期消费将增加,但很快,石油生产将开始下降,石油枯竭将开始。对石油的供求失衡可能会导致石油价格上涨更多,或者石油资源有可能稀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有两种战略是可行的。一种战略是一直等待,只有当价格变得非常高时才做出回应。这个战略可以为石油枯竭提供一个“硬着陆”。家庭、企业、甚至整个经济体系,有可能因非常高的油价、石油的可能匮乏、旅客和货物运输普遍缺乏替代性的办法等问题而受到影响。另一种战略是指通过迅速转向以其他燃料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为石油枯竭提前做准备。这将为石油枯竭提供一个“软着陆”,降低油价带来的冲击。如果远离石油的行动被广泛推广,那么油价就不会变得这么高。
   
唯一能提供可接受程度内的陆路运输活动的燃料是电力,而且最好是可再生的电力。因此,作为一项紧急事项,陆路运输的机动工具应以电动马达而非内燃机为动力。海上运输应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以风为动力。因航空运输别无选择,因此,我们不得不采用合约的办法,尽可能由陆路运输取代航空运输。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增加,中国将特别受到石油枯竭的影响。本论文将阐明中国受石油枯竭影响的程度,并指出,应如何及早采取行动来帮助中国实现应对石油枯竭的“软着陆”。
   
中国和美国应该提供领导,以帮助确保较穷的国家在石油日渐枯竭时还能够保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一般福祉的机会。我们最需要的是得到关于石油的可用性的好的信息,以及世界各国对如何分担石油生产不足带来的重担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