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学术研讨会在宝钢召开

作者:生态管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时间:2011-05-04浏览次数:4

422日,由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和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碳排放权交易”学术研讨会在宝钢召开。来自上海社科院、国研院、复旦大学、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宝钢集团等单位碳减排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的未来走势及碳市场前景进行专题研讨上海生态经济学会秘书长周冯琦、宝钢集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宝钢集团经管院张龙博士主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6%、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17%等约束性指标,要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十二五期间上海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9%。本次研讨会目的在于推动本市十二五期间碳减排工作和相关高碳产业应对碳排放权交易献计献策。

与会专家认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特别是《京都议定书》的推动下,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对象的碳交易市场近年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额已达1500亿美元。尽管哥本哈根会议未能就第二承诺期碳减排进程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使后京都时代国际间CDM机制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专家认为,2012年以后CDM机制应该不会结束,届时可能会更换一种新的规则。目前中国国内碳交易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策不明朗、碳资源稀缺性无法体现,市场动力缺乏;技术尚未成熟,交易基础缺失; 流动性缺乏,机制尚未完善。未来一旦国家碳减排指标分解到各个地方、再分解到各个行业部门,自然就会衍生出完成指标的单位和无法完成指标的单位,这样就会产生碳交易的主体,因此政府政策及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是国内能否尽快形成真正意义上碳交易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与会专家还就“气候变化的技术和资金合作”、“如何构建我国强度减排的碳交易市场十二五期间中国碳市场前景”以及本市高碳产业如何从碳交易政策走势跟踪研究、摸清家底开展碳核查、企业自身能力准备等方面主动应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出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