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都把目光集中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Anthony Perl先生是加拿大城市交通示范项目筛选委员会委员、加拿大可持续交通中心副主任,也是西蒙・菲沙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一直以来主要从事城市交通的研究。Anthony Perl教授主要就石油问题、交通问题以及交通革命的领导问题等三层面对主题进行了阐释。
他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早期的石油问题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与19世纪鸦片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他指出石油对人们的破坏性就像鸦片迷惑人们的思维,目前石油的价格是偏低的,廉价的石油,对于城市交通与设计将带来严重不良后果。认为现代城市对于石油的依赖性过于强大,就像石油会使城市发展上瘾一样,当石油的价格越来越昂贵的时候,城市的生活与生产将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他指出石油廉价供应的第一阶段即将结束,将把人类引向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人类将从沙粒和岩石中挤出石油,并形象地指出第一阶段比作是挤瓶中的水,第二个阶段就像是从海绵中挤水,因此第二阶段需要更多的能源、资源的消耗来获得石油。而且这个阶段的石油都地处地理条件比较恶劣、南北极以及岩石地区,开采的成本将有巨幅提高。
而针对石油峰值(peak oil)这个问题,他指出目前各界对于峰值是否已经到达问题并没有定论,有的人认为已经到来或者已经经过,有的认为是将到来,而他跟他们同事认为石油峰值并没有到来,但是在未来的四年之内,也就是2012年就会到来,四年之后石油供给将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也将人类引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目前的金融危机对能源问题的影响,认为很多国家目前现在都在针对金融危机采取很多扩大内需的政策,尤其是中国政府前段计划用于扩大内需的巨额投资,他认为这样巨额的投资项目如何分配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但也可能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机遇。
他引用了美国最新的关于石油价格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一个是由美国国家能源委员会预测石油供给若小于需求4%,石油的价格将上涨177%;另一个是Brookings协会预测的石油供给小于需求15%,石油的价格将上涨550%。而要走出石油能源困境他认为有三条出路:
一是在石油耗竭之前就采取未雨绸缪的措施,避免到时候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是制定应急的完善的法律制度。
三是用战争方式解决。
这也引出了他演讲的第二个重点��城市交通。他指出避免战争,城市交通作为能源消费的主体,将是一个重点。他强调他所指的“交通革命”(transportation revolution)是一种小变化(small changes)的积累,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用电动汽车替代目前的内燃推动的机动车;铁路和水路代替陆路和航空运输;集体管理代替目前广泛的私人管理的交通系统。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电力是可持续转型的关键,虽然不是能源的源头,只是能源的载体,电可以将太阳能、水、风能、核能等集中在一起。
同时,他也指出了中国在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前景和机遇,他认为中国跟西方国家相比,因为很多城市都是新建的,如果从城市设计规划的源头上对城市的交通进行可持续性进行考虑,可持续交通的发展将比西方国家更具有效率。从某种程度说,中国将面临一个难得的交通发展机遇,并且他将这种机遇与美国福特汽车时代放在同等地位。他指出中国如果对可持续交通引起足够的重视,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交通革命中成为领导者,就像美国在20世纪抓住了发展汽车的机遇,中国也可以抓住新的机遇。
他认为交通革命是新的城市交通系统对旧的系统的完全替代,而不是补充。比如像崇明岛的东滩项目,就不应该给私家车留下任何的道路空间,否则新的系统就没有意义,成本也会翻倍。他也强调了东滩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应该是建设轨道交通,不应该给私家车留有余地,否则可能使得整个项目破产。
另外,他对最近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50个机场等与低密度城市相匹配的投资计划持反对意见,认为这对降低石油依赖性没有任何好处。
最后,他总结了交通革命将是一场具有建设性的、可持续的、和平的革命。
左院长认为,Anthony Perl先生从交通的组织角度,而非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我们研究城市可持续交通问题很有启发。随后,与会的其他代表就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分别对航空运输的前景和发展方向以及上海水运发展潜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Anthony Perl先生也在交流中再次强调了电力驱动的交通系统的趋势。但是就一些问题,中国专家与Anthony Perl先生也存在一些分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于使用太阳能驱动飞机的技术成熟度和可行性的问题,Anthony Perl先生认为太阳能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技术成熟度还不够,可能需要五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但是还是有前景的。但是中国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先生认为飞机领域的能源革命是不可能的。
二是对于生物质能的应用,国内专家认为使用非粮食的生物的生物质能是可行的,但是Anthony Perl先生认为无论是食物类还是非食物类的植物,存在土地资源限制下的平衡问题,因此前景也并不那么乐观。
此外,大家还就一些非石油驱动的飞艇在货物运输中的前景、在城市高层建筑屋顶建设飞机着陆点以及国外飞机场与城市间铁路相结合的通行港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虽然结束了,但是对城市可持续交通问题的探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