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循环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cesd发布时间:2008-11-05浏览次数:37

2008114下午,中心联合日本一桥大学,举办了“中日循环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研讨会,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到会并致辞。日本一桥大学寺西俊一教授、山下俊雄教授、生态中心周冯琦研究员、刘新宇博士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左院长在致辞中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愈来愈受到资源紧缺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气候变暖更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探索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以污染防治为目标的环境治理,日本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污染防治、循环型社会建设、探索可持续发展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正在经历许多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问题。在环境保护领域一方面我们需要解决像日本等发达国家70年代已着手解决的传统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酸雨、汽车尾气排放、光化学烟雾、水质污染以及噪声等污染,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样是中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质量和水污染问题。中国2007年通过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到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10%20086月生效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中国和日本在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领域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机遇。

寺西俊一教授和周冯琦主任分别介绍了一桥大学和我中心的历史沿革、环境政策研究现状、环境研究对外交流情况,表达了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的意向。  

山下英俊和刘新宇两位研究人员分别以“在亚洲建立循环社会的几个论点”和“上海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作了交流。山下英俊以汽车的循环再利用为例,介绍了日本国内的正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网络,揭示了大量废弃物出口,脱离日本正规网络可能带来的弊端,提出了日本和废弃物进口国正规网络对接的政策建议。刘新宇介绍了上海在建设循环经济方面出台的政策法规和取得的成就,并提出,在技术和制度两个引擎的驱动下,上海的循环经济成功经验一定会从少数产品扩展到多数产品,从大企业延伸到中小企业,从低技术水平提升到高技术水平,从末端的再利用前移到前端的减量和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