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处Julia Knights科技领事作开幕致词。
左院长在致辞中指出,环境污染、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发展构成巨大挑战,而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氢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氢燃料在总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将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缓解气候变化的压力。作为一种替代能源,氢燃料电池可以降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有助于减轻能源短缺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据测算,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减少99%,CO2的生成量减少75%,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约为内燃机效率的2.5倍。
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田丙伦、上海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李建军、中国可再生能源网丁建章、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王德萍等四位同志做了主题发言
会议专家认为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高等院校、中科院、能源公司、燃料电池公司、汽车制造企业等为主的从事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与利用的专业队伍,研发领域涉及氢经济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示范试验等方面。
上海一直是中国氢燃料电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基地,包括上汽、上海神力、同济大学等企业、高校,也一直在从事研发氢燃料电池和氢能车辆。早在2002年,上海研制的超越1号氢燃料电池车露面,随后几年,诞生了超越2号、超越3号以及上海牌燃料电池车,其搭载的氢燃料动力系统不断提升。2007年诞生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车,又将上海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水平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氢燃料电池电动自行车,从2008年5月到8月,已经出口了30辆,其中20辆出口到西班牙,服务今年的萨拉戈萨世博会。
在氢燃料电池开发方面,英国是先行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剑桥大学的培根用高压氢氧制成了具有实用功率水平的燃料电池。英国能源部于1992年成立了国家燃料电池开发中心。2004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率先发现了蛋白质复合体的高分辨结构,此项研究成果将为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池提供蓝图。2007年,英国科学家发明出一种锂化合物,可使机载燃料电池存储足够的氢,从而能驱动汽车连续行驶300英里。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用于移动式的电子器件、安装固定式的设备、大功率的移动式燃料电池,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发展在人才,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在氢的提取、存储技术、运用和价格上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中国在氢燃料电池方面的人力和资源优势分散在各个科研机构及企业中,如何整合这个行业的人才和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等问题,将成为决定这一行业未来走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