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可持续发展分会快报之一

作者:刘新宇发布时间:2008-09-08浏览次数:19

200898日下午,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分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发表了高质量的演说,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Session 1,专家演说和讨论中的精彩观点,撷英如下:

 

发言部分:

 

胡秀莲:

 

如果不采取气候变化对策的情景,2005年到2050年年均增长速度6.5%,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2030年以前工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其结果是能源消耗大大增长,对可持续发展构成瓶颈。而且,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消耗同步急剧增长。

要走向低碳发展之路,就要实施一系列政策:征收燃油税,提高能源价格,提高节能标准,实施产品准入,提高能源产品的出口税,加大节能投入,加强节能监管,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促进循环经济,引导消费方式转变,以及增加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农村发展的投资,并以国家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流向高附加值行业。

我们现在就要采取措施,行动越晚,代价越大。

 

 

郑玉歆:

 

我们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但我们面临的资源约束远远比发达国家当年面临的严峻。石油文明还将持续一段时期,但必须未雨绸缪。石油供应短缺和气候变化两个问题同时到来,威胁人类社会发展。我国对石油的依赖度在不断提高,要警惕不要重蹈美国的覆辙。当然,目前,对中国而言,石油涨价的冲击不比煤炭涨价,近几年,煤炭涨价约5倍,大大冲击中国经济。石油生产将盛极而衰,一方面,石油供给的规模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会下降。反之,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上升。

中国走发达国家老路难以为继。连发达国家都承认自己不可持续。我们的节能减排工作主要针对生产领域,在消费领域,仍然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节能工作,要生产和消费领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只关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手段疲软。我们既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能放任奢侈的生活方式。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和消费引导,提倡物质生活简朴,精神生活充实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要反对政府摆排场。需要注意的是,贫富差距拉大,必然带来奢侈性消费大行其道,必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中国有后发优势,正因为我们技术落后,所以路径依赖少,能以更小的代价向新型的技术体系转型。

 

Richard Gilbert

 

世界能源生产将进入持续衰退周期,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这是一个问题。未雨绸缪之道就是要将地面交通电气化。

美国的石油生产在1970年见顶,欧盟的石油生产在20002001年见顶,俄罗斯的石油生产即将见顶,在65个石油生产国中,55个已经见顶。在石油生产盛极而衰的情况下,深水(Deepwater)石油大有希望,极地石油的潜在贡献较小,液化天然气可以发挥类似于石油的作用。石油的短缺必将带来价格急剧上涨,相对于气候变化,石油耗竭之祸更急更甚。

为什么强调节油:95%的摩托化交通依赖石油驱动,交通部门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55%,石油消耗增长较其他能源更甚。

航空受影响最大,受影响最小的是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可全部由可再生能源驱动。轮船可使用风能驱动。可再生能源并网是最有效的利用方式。

在石油供给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富国的石油消费应当大幅减少,但允许穷国的石油消费适当增长。

 

邓义祥:

 

根据2006年数据:

制造业是工业部门的主体,其能源消费量为82.34%,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93.25%87.1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四个部门的能耗占工业部门的60.25%,但其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仅分别占24.47%25.21%

耗能最大的前10个部门其能源消费量占工业部门消费量的83.25%,但其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仅分别为44.0%47.63%

邓义祥利用IPAC-CGE模型预测:

2050年为66.57亿吨标准煤,为2005年的3.04倍,2005年至2030年,我国年均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率为3.77%2005年至2050年,我国年均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率为2.50%。从2005年到205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增长了2倍,却支撑15.3倍的GDP增长率。单位GDP的能耗从2005年的1.20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价),减少为0.22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价),为2005年为18.6%,减少了81.4%。

我国的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12.4147.7539.84演变为2050年的2.4736.3661.17

在所研究的第二产业部门中,比例增加最快的行业为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比例下降最快的方向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石油。

2020年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拐点,2020年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基本上仍然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来推动,2020年以后,为了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形势,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增加服务产品的供应,依靠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俞国生:

 

目前上海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具体来讲:

第一,经济增长的能耗压力较大。1992年以来,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了24倍,与此同时污染排放逐年加大。

第二,节能降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上海目前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是新加坡的3倍,是日本的5倍左右。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上海正处于重化工后期,产业结构总体偏重,结构调整任务繁重。

最后,他就上海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要优化产业、贸易结构,二要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三要抓好关键行业和领域,四要倡导节约型消费。

 

 

讨论部分:

 

 

俞国生:上海的节能工作,包括节能审计,起步于工业部门。例如,上海的节能监察中心一开始就是面向工业部门,将来,其出具的数据和报告,既帮助企业挖掘节能潜力,又辅助政府决策。同时,还要对企业当中的节能审计人员进行有效培训。

企业的节能积极性不强,将来还是要进一步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

 

胡秀莲:中国地域太广,情况千差万别,节能审计难度很大。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也委托有关单位,研究促进节能审计的方法。节能审计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体制。

就好像,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发展的障碍很大,责任在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而不在于技术不成熟。

 

施明融:胡教授对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怎么看?

 

胡秀莲:节能减排要在经济发展完成“三步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实施,不能损害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那就只能利用先进技术。这些技术比较昂贵,到2030年,现在昂贵的技术变得便宜,到那个时候再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代价会更小。我们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设定那么高的节能减排目标,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位的。当然,我们要负责任,我们要努力。

而且,世界经济是波动的,经济形势不停变动,技术不停进步,节能减排的目标肯定是因时势变化而变动的。